胞衣不下的敷臍療法

本文Tag標簽:產后恢復??

  胞衣不下的敷臍療法介紹:

  (一)方劑1

  1.組成灶心土(伏龍肝)30—50g,甘草10—15g,陳米醋適量。

  2.用法首先將灶心土(伏龍肝)碾碎為末,用篩篩過后,再取陳米醋適量加入灶心土末中調如糊備用。另將甘草煎湯備用。用時取制備的藥糊涂布于患者臍窩上,蓋以紗布,再加膠布固定。然后將甘草湯趁熱飲下,10~15min胞衣即下。

  3.說明本方適用于氣虛型胞衣不下。癥見陰道流血量多色淡,少腹微脹,按之有血塊而不痛,面色咣白,頭暈心悸,神疲氣短,舌質淡,苔薄白,脈虛弱。

  (二)方劑2

  1.組成巴豆2粒,蓖麻子5粒,麝香0.3g。

  2-用法先將前2味藥共研為細末,加入麝香0.3g,調勻備用。用時取藥末分兩半,用一半敷于產婦臍中穴,另一半敷兩足心(涌泉穴)處,外用紗布束緊固定之。囑產后靜臥休息,片刻胞衣即下。

  3.說明本方適用于血淤型胞衣不下。癥見胞衣遲遲不出,少腹脹急,疼痛拒按,陰道出血甚少或無,血色紫黯,面色紫黯,舌質紫黯,脈沉澀。

  (三)方劑3

  1.組成蓖麻子肉50g。

  2.用法上藥搗成細膏,外敷神闕穴。另再涂產婦右足心,胞衣下后.立即洗去。

  3.說明本方適用于敗血流入胞衣,胞衣為血所脹的敗血壅滯型胞衣不下。癥見陰道出血有臭味,口臭,少腹疼痛拒按,面色紫黯,舌質紫黯,脈澀。若配合針灸三陰交、中極,先針后灸則效果更佳。中極在下腹部,前正中線上,當臍中下4寸。

  (四)方劑4

  1.組成附子、牡丹皮、干漆、大黃各15g,陳醋適量。

  2.用法將以上藥物碾成極細粉末,加米醋同煎熬成稠膏,備用。用時取藥膏30g分作2份,將1份敷于患者臍孔上,另1份敷貼臍下3寸關元穴上,外以紗布覆蓋,膠布固定,每日換藥1次。通常敷藥后靜臥30min,胞衣自下。

  3.說明本方適用于血寒氣滯型胞衣不下。癥見下腹冷痛拒按,惡露甚少,色黯紅,痛時欲嘔,面色青白,舌質黯,脈沉澀。

  (五)方劑5

  1.組成蓖麻葉80g。

  2.用法上藥搗爛,灑炒敷臍,藥冷后可炒熱再敷1次,,

  3.說明主治胞衣不下。在用藥的同時,結合針刺合谷(雙)、三陰交(雙),用強刺激,留針30min,每日2次。

  (六)方劑6

  1.組成黑豆300g,陳米醋300~500ml。

  (七)方劑7

  1.組成蓖麻子(凈仁)14粒。

  2.用法將蓖麻子搗融如膏狀,分別敷貼于產婦神闕、涌泉(雙)穴上,以紗布覆蓋,膠布固定,少傾胞衣即下。胞衣下后立即揭去藥膏,敷穴局部皮膚出現(xiàn)水皰,可按常規(guī)處理。

  3.說明本方適用于胞衣不下。禁止內服,外敷時問不宜太長。

  (八)方劑8

  1.組成蓖麻子36粒,伏龍肝50g,麝香1g,食醋適量,甘草15g(另用)。

  2.用法將以上前3味藥分別研細末,混合加食醋適量調如厚膏狀。另取甘草煎湯備用。將配制好的膏藥分作4份,分別貼于產婦神闕、關元、涌泉(雙)穴上,外加紗布覆蓋,膠布固定。再將甘草湯趁熱飲下。10~15min胞衣即下。

  3.說明本方適用于產后胞衣不下。胞衣下后即揭去藥膏,用濕毛巾拭凈局部皮膚,以防皮膚過度發(fā)皰。

  (九)方劑1

  2.用法先將黑豆放鍋中爆炒,次加入米醋同煮數(shù)滾,待半干時將黑豆取出,裝入毛巾袋中扎緊即成藥熨袋1個備用。用時將藥袋熨孕婦臍孔和臍下,囑閉同靜臥片刻,胞衣即下。胞衣下后,去掉藥袋,并用寬布袋束緊腰部。

  3.說明本方適用于胎衣不下。

還有疑問嗎?請留下您的問題,15分鐘內回答您!